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9日讯(记者陈淋摄影报道)3月29日,四川省一流本科建设推进会暨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提出,要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努力书写一流本科建设“奋进之笔”四川篇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受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他指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国家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国家将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升级版,在一流专业建设等项目上给予中西部、地方高校倾斜支持。吴岩表示,希望四川高等教育抓住机遇,开放办学,实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地方本科院校要挖掘特色和潜力,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办学格局,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省教育厅副厅长彭翊通报了全省本科教育工作情况,她指出,要切实解决领导精力、教师精力、资源配置、教学条件在本科教育中投入不足的问题,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分层分类抓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要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一流本科,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为建设高教强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四川高等教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扬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重要基础地位,加快一流本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川省一流本科建设推进会暨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现场
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我省将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学分制和辅修专业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大范围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组织认定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0个。
围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省将完善专业布局结构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根据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高校专业建设实际,规划推出一流工科专业、一流医科专业、一流农林专业、一流师范专业、一流新闻传播专业、一流法学专业、一流艺术专业、一流文科专业和一流理学专业“九个一流”专业,拟建设省级一流专业700个左右。
我省制定了“六卓越”计划2.0省级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协同机制,搭建协同平台。加强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等。依托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和学校科技成果,搭建本科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开展与境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
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深入实施新入职教师国培省培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进一步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根据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制定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
接下来,我省还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办好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一批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要强化“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启动实施“课程思政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金专金课,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和资源投入不足是当前本科教育中的短板。会议要求,校领导要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学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本科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要切实担起责任。要让教师的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和考核,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学校的人力资源、资金物质资源都要首先满足本科的需要。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